close
桃花扇是由孔尚任所著,是部有著佳詞卻無佳調的作品,為何會搬上舞台演出?據查,這是因為戲曲學者曾永義應作曲家游昌發之邀,將「桃花扇」重新改寫為「南雜劇」體式,聯套排場完全重新設計,按譜填詞,編寫成一齣美詞美聲相襯相發的中國現代歌劇。又,戲曲學者曾永義先生是國文老師的老師,因此平日沒有什麼機會接觸這方面資訊的我們因而有幸觀賞這部堪稱清代傳奇雙璧之一的作品。

「桃花扇」的故事背景建構在明朝末期,那是一個君主昏庸、奸臣當道的混亂時代。男主角為侯方域字朝宗,明末官宦子弟,落第書生;女主角為秦淮河畔媚香樓裡的名妓李香君。故事的主線是侯朝宗在楊龍友的牽線下與李香君結為夫妻,但侯朝宗阮囊羞澀無法湊得梳攏所需的錢財,於是楊龍友則告訴侯朝宗妝奩及酒席都由他包辦,也因此侯與李便得以結為連理,就在此時眾人起閧要侯朝宗題首詩贈香君作為兩人的定情之物,此時侯朝宗提道他帶有宮扇一把,便在扇上題了七言絕句:「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然而隔日在香君的追問下而得知這筆錢財是由阮大鋮所出,侯朝宗在得知阮為何如此相助的原因後答應要為阮向其他才子們求情,但由於阮大鋮在當時是名人人喊打的奸惡之道,因此香君一聽氣極,堅持不收那些聘禮,並要求侯也不可為此答應幫阮圓場,也因此得罪了阮,之後便是阮如何拆散及陷害他們致使兩人迫離。香君在與侯朝宗分開時仍然堅守貞結誓不改弦,在一次的逼婚下,香君試圖自我了結因而使得鮮血濺上了那把宮扇,而楊龍友見狀便為扇子再添了些枝葉,這也造就了桃花扇的由來。

然而事情總不是這麼簡單的就落幕,之後香君被召進了宮中成為新主弘光皇帝的歌女,弘光皇帝基本上也是個昏君,不顧國事成日沈浸溫軟女色,連香君在歌詠中諷刺國家朝臣等,弘光皇帝仍無所覺,只因此女姿色、歌喉出眾,其他全都無關緊要。最終,清兵攻下了明朝,而香君也逃出宮中並暫落腳於卞玉京的庵廟中,在一回的偶然下,終於與分離多時的侯朝宗相遇,兩人互相傾訴之間的種種波折,但就在卞玉京說了國在哪,家在哪,那一行話驚醒了眾人,於是蘇昆生與柳敬亭便離去盾入山隱,而侯朝宗向香君表明他想要服侍清朝新主時,香君氣極,認為侯怎可變節,也因此香君一筆了斷她與侯朝宗之間的情,決定此後要留在庵廟中修行,最後侯朝宗也抑鬱而終。

我觀看的當下,在頭一回香君因為得知阮大鋮為她與侯朝宗出錢後而大怒時,我就感受到香君實為一性格剛烈的女子,這就讓我想到在課堂上老師同我們講述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劉也是位性格剛烈的貞節女子,這讓我完全打破既有的概念,我以為古代女子都是以夫為天的,凡事以夫君的主意為主意,但再連續看了這兩則之後發現實則不然,好似古代女子也都是非常擁有自我主意的,但李香君在一方面看來可說是忠國忠節的,相較之下,侯朝宗雖為一介文人,卻彷彿沒有什麼堅定的主見;之後的故事發展也可屢屢見識到李香君是何等忠於自己所信仰事物的堅定女子:如誓不改嫁至死守她與侯朝宗的姻緣,再至最後因為侯朝宗決定要投效清朝而與他斷然了結夫妻情份等...

我在回想了一下故事背景,不禁覺得古代女子是否都十分早熟?因為李香君在初與侯朝宗結為連理時不過十六虛歲,在她與侯分離後應該也約莫一年上下而以,但她卻有此見識及自主性,不禁讓人讚嘆屈屈一介青樓女子何來此等見識,且,那樣的觀念的生成究竟又是從何而來!?莫非是因為兵荒馬亂的時代會令人們加速成熟?
而這齣戲劇也讓我得以略窺一二南明內部的勾心鬥角,一切的黑暗、腐敗造就了國之滅亡成為不可趨止之勢,在網路上我也看到有人提到的見解:「正像《拜壇》一齣的眉批所說的:『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無一非私,焉得不亡!』」這讓我心有戚戚焉,大部份的當權者都藉由混亂的情勢來私自擴展自己的勢力,不顧大體,這也使得裡頭少許的忠貞份子如史可法,也無法以一己之力回天啊!!

回家後,我查尋了下有關桃花扇的資料,發現其版本之紛多實在令人費猜疑,有人說其實香君最後病死並留言勸君不可變節,又有版本說侯朝宗最後是無意功名並與香君生子三人,其子嗣最後也都成就功名,而侯朝宗與香君則都活到八十幾歲,但也有新聞報導實際上香君並未出家且因為身份關係被逐出侯家,但因已有身孕而獨自生下一子,不久後便辭人世。實際究竟是何發展我想也許並不是大家所關注的重點因而眾說紛云吧!?

這是我第一次前往國家戲院,我覺得這真的是個很棒的機緣,否則我可能這輩子不太可能有機會觸及這類的藝文活動吧!?但,在觀看時我深感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以致於不看著字幕就聽不太懂台詞,這是我最大的抱撼,因為我覺得他們的走台以及舉手投足都十分的維妙值得全神關注地去感受,只可惜自己的造詣不夠。但仍然很感謝老師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一方面拓展視野之外,一方面又見識到了古代文學瑰麗的一角,實質地深感收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ny 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